鼻息肉预防

因天然bull而舒畅慢性鼻窦炎

来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包含了感染、炎症与宿主因素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以鼻-鼻窦持续性炎症和窦腔微生物组失衡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最新研究表明,细菌性病原体和微生物组改变可导致CRS黏膜炎症的发生发展。我们约请南京医院/医院耳鼻咽喉科程雷教授策划并组织了本期重点号,刊登于《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年第32卷第3期。点击文章题目可浏览全文。

程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医院/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江苏省耳鼻咽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医院过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鼻眼过敏性疾病学组(筹)组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委员,鼻科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促会)理事,过敏科学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国医促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华东地区协作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变态反应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耳鼻喉科专家委员会鼻变态反应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委,耳鼻咽喉科分会前任主委;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担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常务副总编,《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副主编,英国ClinicalOtolaryngology杂志国际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上气道过敏与炎症的机制及临床诊治。作为主要起草者和执笔人,参与制定中华医学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血管运动性鼻炎诊断和治疗建议》《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专家共识》等中英文指南共识文件。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实践

述评

微生物组和感染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

程雷,邱昌余(1)

引用格式:程雷,邱昌余.微生物组和感染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3):1-3.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在中国和欧洲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8%[1]和10.9%[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鼻息肉分为两大类[2]:CRS不伴鼻息肉(chronicrhinosinusitiswithoutnasalpolyps,CRSsNP)和CRS伴有鼻息肉(chronicrhinosinusitiswithnasalpolyps,CRSwNP)。CRS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的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通常认为感染、变态反应、黏膜纤毛损伤、鼻-鼻窦解剖变异等为致病因素。近年来尽管国内外诊疗指南不断更新完善,但CRS仍然是一个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疾病,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3-4]。微生物组(microbiome)是指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微生物群系,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它们生活在一定环境空间,相互影响并彼此平衡,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微生物组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研究受到很大重视,CRS亦为一大热点[2-3]。

病毒感染是急性鼻-鼻窦炎的主要病因,可引发或加重炎症,但在CRS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还不确定。早年研究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存在于20%的CRS患者鼻窦黏膜中[5];鼻病毒则存在于21%的CRS患者下鼻甲黏膜中,而对照组无阳性结果[6]。体外实验显示,鼻黏膜感染鼻病毒与CRS加重有关,可能的机制包括促进细菌黏附,增加二次微生物感染的易感性(如细菌、真菌或其他病毒),破坏上皮屏障完整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加重(如哮喘、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纤毛功能障碍,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损害及黏液过度分泌等[7]。

  在CRS患者鼻窦中可发现各种各样的真菌,但是真菌的确切致病作用尚未阐明。鼻窦真菌感染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感染性炎症,真菌本身可引发强烈的炎性反应,其重要因素是真菌蛋白酶,它是由真菌菌丝产生的可激活鼻腔鼻窦上皮细胞的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s),导致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引起促炎性反应的发生包括嗜酸粒细胞的浸润[8]。值得注意的是CRS的一种特殊类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llergicfungalrhinosinusitis),其特征是鼻窦慢性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性炎症,伴有鼻息肉和变应性黏蛋白,真菌培养阳性但与真菌感染无关。最近,气道真菌微生物组(airwayfungalmicrobiome)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9]。在变应性真菌性疾病中,真菌以及相关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可能作为微生物T细胞超抗原(superantigen)的来源。这种真菌与宿主、真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对诱发或加重CRS等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影响值得引起   近来有报道[21],从CRS合并眼眶蜂窝织炎患者采集的70个组织样本中,48个(68.5%)样本有细菌生长,以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占据菌株的绝大多数;有13个(18.6%)样本存在真菌,以黄曲霉最常见。经检测发现,45%的细菌和50%的黄曲霉可产生生物膜,对于强的生物膜抗菌治疗总体上无效。还有观点认为,真菌和生物膜中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CRS发病的关键[22]。生物膜内物质间相互作用可加重疾病严重度,且局部黏膜损伤或生物膜清除不彻底可导致生物膜生长加快,黏膜炎症进一步加重[15]。细菌生物膜作为物理屏障阻碍抗菌药物的渗透,严重降低药物对CRS的疗效,是难治性鼻-鼻窦炎的一大原因[19,23-24]。随着研究进展,一些针对生物膜的治疗策略正在探索,例如抗微生物中和作用、清除既存的生物膜、干扰群体感应等方法[24]。

  最新研究表明,细菌性病原体和微生物组改变可导致CRS黏膜炎症的发生发展[25]。而微生物组失衡(microbiotadysbiosis)在CR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影响疾病严重度,认为失衡的细菌多样性与某优势菌种的过表达相比,前者在CRS发病中显得更为重要[26]。换言之,局部微生物组中微生物正确保持平衡可能起免疫调节作用,而平衡失调则成为局部炎性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3]。综上所述,CRS包含了感染、炎症与宿主因素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以鼻-鼻窦持续性炎症和窦腔微生物组失衡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而与此相关的宿主免疫反应特征将有可能为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27]。

专题笔谈

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李华斌,赖玉婷(4)

摘要:慢性鼻-鼻窦炎(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因素疾病。根据患者症状、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扫描,CRS的诊断比较明确,但其病理机制却较复杂,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应该更多地考虑内在的病理机制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引用格式:李华斌,赖玉婷.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3):4-9.

慢性鼻窦炎分型研究进展

娄鸿飞,王成硕(10)

摘要:慢性鼻-鼻窦炎(CRS)是由不同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不同预后的鼻窦炎症组成的异质性疾病谱,分为不同的表型和内在型。CRS是鼻科临床诊疗的难治性疾病,在对本地区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和内在型分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分型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这是精准医疗观念指引下的CRS临床诊疗发展方向。

引用格式:李华斌,赖玉婷.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3):4-9.

慢性鼻-鼻窦炎的内在型:从基础到临床

张桂敏,林鹏(14)

摘要:慢性鼻-鼻窦炎(CRS)是多因素作用下鼻及鼻窦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具有高度异质性,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临床表现型相同,其内在型和预后可能不同。CRS内在型是对不同个体CRS发病内在本质的研究,是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疾病的发病本质,随着CRS内在型研究的不断深入,期望能找到某些特定的分子标志物,以这些分子标志物为靶标实现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引用格式:张桂敏,林鹏.慢性鼻-鼻窦炎的内在型:从基础到临床[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3):14-17.

浅谈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治疗

陈鸣,俞雪飞(18)

摘要: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是两种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存在着某些内在联系以及类似炎症机制。有必要完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术前变态反应检查以及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环境和食物)、免疫治疗、鼻腔冲洗、鼻用糖皮质激素、针对鼻窦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抗变态反应(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和抗胃食管反流。此外,维生素D诱导细胞分化、参加免疫调节和调节内分泌系统也在慢性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的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引用格式:陈鸣,俞雪飞.浅谈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治疗[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3):18-22.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免疫治疗现状

覃纲,梁灼萍(23)

摘要: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llergicfungalrhinosinusitis,AFRS)是一种真菌作为抗原接触特应性个体鼻黏膜后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AFRS发病率较高,手术和术后药物治疗均容易复发,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作为AFRS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FRS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的需要量,且无需反复施行手术,其临床效果是肯定的。但由于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该治疗方法仍有争议,还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引用格式:覃纲,梁灼萍.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免疫治疗现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3):23-26.

慢性鼻窦炎的辨证论治

李莹(27)

摘要:综合论述了中医对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显示了中医药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指导下,以内治、外治、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对慢性鼻窦炎进行“同病异治”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不足及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引用格式:李莹.慢性鼻窦炎的辨证论治[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3):27-30.

论著

例尸头额隐窝气房正常变异及额窦引流通道分析方法

吴彦桥,郑伟明,李九胜(31)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额隐窝气房变异种类及额窦引流通道类型,指导鼻科医生安全开放额窦。方法例尸头标本行解剖前薄层轴位CT扫描,按照额隐窝气房分类及“搭积木”式额窦引流通道分析方法,分析额窦引流通道,并通过解剖得以证实。结果中国人额隐窝气房发育变异较大,包括前方外侧的鼻丘气房、鼻丘上气房、鼻丘上额气房;内侧的额窦间隔气房;后方的筛泡、筛泡上气房、筛泡上额气房;例标本中,鼻丘气房发生率95%;鼻丘上气房发生率为32%;鼻丘上额气房发生率为19%;筛泡上气房发生率为53.5%;筛泡上额气房(额泡气房)发生率为22%;额窦间隔发生率为23.5%;额窦引流通道形式有多种,按出现情况,从多到少为:前内侧型(右侧34例,左侧35例);前方型(右侧18例,左侧17例);内侧型(右侧14例,左侧13例);前外侧型(右侧10例,左侧10例);后方型(右侧6例,左侧7例);外侧型(右侧6例,左侧5例);直接型(右侧3例,左侧5例);后内侧型(右侧3例,左侧4例);夹缝型(右侧2例,左侧0例);后外侧型(双侧均有1例)。结论采用额隐窝气房分类法,按照“搭积木”方式分析额窦引流通道,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可以帮助鼻科医生术前了解额窦引流通道形式,术中安全、彻底开放额窦。

引用格式:吴彦桥,郑伟明,李九胜.例尸头额隐窝气房正常变异及额窦引流通道分析方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32(3):31-36.

目的在于尊重原创。本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大概多少钱啊
北京中科医院十二年致力公益事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wdui.com/bxryf/10290.html